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NG体育 > 健身知识 > 健身常识

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04-03 20:32:5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张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张掖市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有效激发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动健身模范市(区)和全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23〕24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总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事业,以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大力推进健康张掖建设。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体育为用”的融合发展理念,健全“体育+”“+体育”融合发展体系,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身、健康需求,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为统揽,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全产业链,提升全民健身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千方百计破解群众健身难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大工作格局。以创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增强城市发展活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政府主导。把创建工作列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单位创建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实施,细化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有验收,以创建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广泛深入开展。

  2.因地制宜。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打好基础,突出特色,科学编制覆盖全域的创建总体规划,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发展网络布局,确保创建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定位精准、措施得力。

  3.协同推进。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各方力量,广泛动员和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和城乡居民参与创建工作,发挥各类社会主体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参与度,整合资源、协同推进,实现共建共享。

  4.问题导向。及时发现解决影响群众健身的突出问题,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不扰民,真正使广大群众成为创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不断满足群众对运动健身和健康生活的新期盼、新需求。

  全面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全面完成《“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民健身活动的主要任务指标,建成全国全动健身模范市。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5%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0%。

  ——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85%以上。

  ——市本级建有五种以上公共体育设施,即一个公共体育场(或田径场)、一个中型以上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一个公共体育馆(或公共游泳馆)、一条健走步道(或登山步道、骑行道)。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高于同期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1.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共享共建领导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市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推动部门工作由“体育+”向“+体育”转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担当、社会参与、县区互动的全动健身工作格局,努力开创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县区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作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计划,定期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推动《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贯彻落实。(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以下工作任务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充分发挥好体育协会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市体育总会及各单项体育协会的管理引导,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各县区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到2025年,全市单项体育协会总数达到省级体育协会总数的80%,市、县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实现全覆盖。(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3.积极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组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组建成立广场舞、钓鱼、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单项体育代表队和户外运动、自行车运动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健身活动,为百姓参与健身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1.构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按照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张掖奥体中心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任务;启动各县区体育健身中心、文化体育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加大乡镇、街道、行政村公共健身设施配置力度,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乡镇30分钟健身圈,有效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建局)

  2.严格落实国家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规定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达到人均室外体育用地0.3平方米以上,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平方米以上,实现新建居住区和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公园、景区、公共文化广场、道路两旁增设健身休闲设施和体育文化设施,推进全民健身内涵式发展。(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林草局、市住建局等部门)

  3.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全市免费低收费开放的10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免费低收费开放率达到100%。教育部门所属的学校体育场馆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向社会开放率达到本地学校的60%,为群众提供更多健身资源。(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

  4.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所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各企事业单位)

  1.以全民健身活动为抓手,发挥体育总会和各单项体育协会职能作用,结合传统节假日和农闲时间,因地制宜,常态化组织开展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全民健身综合性赛事活动、农动会、职工运动会、亲子运动会。市本级及各县区开展全民健身主题活动分别不少于6项;市本级及各县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累计不少于2次,运动会竞赛项目不少于10个;举办市级单项品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累计不少于40次;各县区举办社区运动会累计均不少于20个。(责任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总工会)

  2.立足独特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把户外运动作为丰富群众体育健身供给的重要补充和特色品牌,全力打造“张掖户外运动体验区”城市名片,坚持每年举办张掖黑河湿地穿越、冰雪运动嘉年华、肃南裕固族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活动,形成“一县一品”“一县多品”的发展格局。(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3.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特色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徒步、登山、骑行、冰雪、钓鱼、游泳、球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发展极限、航空、定向越野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运动项目,不断拓宽全民健身活动领域和载体,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4.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开展适合各类人群参加的特色体育赛事活动,搭建广大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平台,提升全民健身参与热情,使更多人享受运动快乐、拥有健康体魄,不断满足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要,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张掖提供支撑。(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老龄办)

  1.着力加强体育健身文化知识宣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终身体育”“体育生活化”等健身、健康新理念。吸引更多的人群关注和参与全民健身,激发健身热情。(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

  2.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职能作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定期组织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技能培训,各县区每年至少举办一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指导。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对常年坚持一线开展指导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公益性岗位予以适当补助,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科学健身的指导者、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者、群众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公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促进者、体育场地设施的维护者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者,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科学优质、便捷的健身指导和服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1.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认真贯彻《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6—2025年)》,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将提高青少年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NG体育官方网站,着力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坚持以阳光体育素质化、业余训练常态化、人才培养梯队化、科技体育普及化、全民健身校园化、教职工体育制度化“六化”为目标,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在3所高中体育传统特色校设置教练员岗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2.加大特殊人群体育服务供给。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结合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建设,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健身活动,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加强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建立健全残疾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育健身活动,推广适合残疾人日常开展的健身项目、方法和器材。(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体育局、市老龄办)

  3.普及大众足球运动。积极整合社会足球资源,建立业余足球联赛制度,推动民间足球发展。加大足球场地设施建设,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充分利用城区周边休闲公园、绿化带等,建设笼式足球场及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扩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优化校园足球学校布局,建立高中、初中、小学足球竞赛体系,推动校园足球活动常态化。(牵头单位:市体育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

  4.全面开展大众冰雪运动。安排一定比例的体育彩票公益金,为冰雪运动的顶层设计、场地设施建设、文化氛围营造和赛事活动开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学校、进公园、进社区,因地、因需积极开展冰雪运动场馆建设。每年举办一次冰雪运动健身讲座,举办2次以上冰雪活动,引导更多人群参与冰雪运动。(责任单位:市体育局)

  (一)启动阶段(2024年3月)。制定印发创建全动健身模范市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上报相关工作材料。

  (二)创建阶段(2024年4月至2025年1月)。对照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创建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各项创建工作指标。

  (三)评估阶段(2025年2月至2025年6月)。4月份之前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单位对照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自查评估,查缺补漏;5月份,邀请国家体育总局专家进行拟评估;6月份迎接国家体育总局专家组的技术评估。

  (一)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全民健身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体育部门牵头、相关各单位协同、各类体育组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形成全动健身模范市创建良好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强化协调,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等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单位对照全民健身工作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任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保障。建立全民健身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全市全民健身工作经费人均达5元以上。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逐年加大市级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活动比例,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健身赛事活动等服务的购买比重。设立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基金,以单项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旅行社、体育旅游运营企业为依托,搭建融资平台,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开展中介服务和打造品牌赛事活动。积极落实国家财税相关优惠政策以及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鼓励镇村农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赞助支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三)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依据国家及省上制定的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民健身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由政府、、政协、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评价主体,对全民健身涉及的主要人(管理者、工作者等)、事(重大项目、工程等)、物(场地设施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评价,将评价指标纳入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考核内容。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体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

  (四)优化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制定《张掖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激励办法》和《张掖市群众性体育比赛奖励暂行办法》,设立“全民健身突出贡献奖”“全民健身先进组织”“全民健身先进个人”等奖项,每年度对在全民健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部门单位、乡镇、村(社区)、社团和个人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年度落实全民健身工作优异的县区,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活动资金支持上予以适度倾斜。设立健身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对健身组织进行评星定级,形成典型示范带动效应。探索建立全民健身积分制度,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五)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每年度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扶持。每年培养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以上;全市获得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到2025年每个乡镇培养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骨干。引导人民群众尤其是体育工作者参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六)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加强《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体育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依法保障群众健身权益。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鼓励保险机构创新开发全民健身相关保险产品,为举办和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养老、科技创新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完善政府行政执法管理,进一步加大对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规划项目用地、保障群众健身安全等法规综合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权益。

href=""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