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知识
Fitness knowledge
分类>>对于健身新手应该如何系统的学习健身知识以至于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对自己和健身有清晰明确的认知?
对于健身新手应该如何系统的学习健身知识以至于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对自己和健身有清晰明确的认知?对于新手来说,学习新东西,储备健身相关的知识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前奏,健身界有句话叫做健身先健脑,说的就是要先去搞懂运动健身的基本原理,再去付诸实践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也是从新手小白过来的,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健身知识的经验。
1.尽可能多的结交爱健身的小伙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兴趣相投的朋友多了,大家在一起经常交流心得体会和各自的见闻对帮助自己建立系统的健身知识架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然要对不同人的说法进行辨别和求证,不能盲目认同。
2.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学习和总结。现在各类自媒体发展的很迅速,各类健身相关的博主都很活跃,尽可能多的去了解和学习他们讲解的健身原理和方法知识。这个时候你也要关注他们讲解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看下大家的评论以及作者的关注度。
3.购买各类书籍。建议可以买一些专业的书籍先打好基础,我之前买了一套的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营养学、生理学、运动损伤与康复等等,虽然一开始看着有些枯燥,但是对于你系统的认识和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然后再看一些关于健身的方法和原理类书籍。这边我推荐你看一下施瓦辛格健身全书,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打下健身训练的理论基础。
4.各类专业的健身培训。这个不建议初学者一开始就盲目的去付费参加各类培训,现在的培训机构有很多,很多是专业的比赛运动员参加的指导培训以及从事健身行业的工作者考取从业资格证书的机构,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对于构建健身知识框架得到有价值的帮助,并且很浪费钱,没有必要去参加。
不管学什么,一门学位,学到位的最重要的标准可能就是“清晰”。也就是说,真的入门了,上手了,真的知道这个领域是怎么回事了。
健身也一样,很多人“学”健身也学了很久,但是并没有入门,实际上是学习方法有问题。我喜欢打一个比方,不管是任何学问吧,把这个学问比喻成一棵树的话,那么应该是从树干开始学,还是从树枝开始学呢?这两种学法差异巨大。
一棵树的树干只有一根,清晰明了,其实这就是这门学问的根基,最基本的理念、原理、全貌。从树干开始把握一门学问,可以快速的上手,了解最根本的东西,把握最精髓的东西。
但是一棵树的树枝有千万,从树枝开始学习一门学问的话,那么你可能永远都理不清头绪。学了很久可能仍然不能窥见这门学问的全貌,不能把握根本的东西。
所以任何学问,理念都很重要。学健身,绝大多数人都走错了路,都是从树枝开始学的,即先学最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训练动作。
训练动作是健身最直观最有操作性的显现,所以很多人会很自然的把健身等同于一大堆训练动作。而实际上这正好是走错了路。
所以,有很多人谈训练动作一套一套的,但是练了几年还是没起色。训练动作,是健身最外层的东西,是健身的操作内容的一部分。只看到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树枝、树叶,当然看不到一整棵树。
所以,学健身的话,相关知识的顺序,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是:1、运动生理学;2、运动营养学;3、运动解剖学。而很多人是反着来的,或者说干脆认为健身就等于运动解剖学。
学会了动作,不知道该用多大重量,不知道每节课多大容量,不知道什么动作速度最好,不知道多少组最理想,不懂周期训练,那么空有动作也是白搭。如果健身仅仅是动作,那健身就如同广播体操了。更不要说不懂运动营养,干脆不知道该怎么吃的话,等于健身只有一条腿走路。
瑜伽不是柔软术,而是身心合一;舞蹈不是肢体动作,而是用肢体去表达灵魂;绘画不是古老的照相术,而是用画纸描绘心灵。健身也不是训练动作,而是一种人生的修为。
对于健身新手来说,基本的健身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对这些健身基本知识有自身初步的了解,此时才能更好达到健身的目的。
在做动作之前,大家首先应当要明确进行训练的部位。例如较为常见的哑铃上斜卧推动作,大家在进行这项锻炼时,应当要事先明确其所训练的部位为机体的胸肌上部、肱三头肌,与此同时还对三角肌前束有着一定的锻炼作用。
大家还应当要充分了解机体某一部位的训练动作,对于初学者而言,一个部位只要注意把握好3-4个动作就可以,到高级阶段时,机体一个部位的训练动作则可以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到8个。
在进行健身锻炼的时候,大家还应当要明确每组次数这个概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每组次数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次数是一定重量的哑铃每组最多完成的次数。一般来讲,一组6次以下主要是用于提高机体的力量,而8-12次则用于增大机体的肌肉块,15-25次以上主要是提高肌肉的分离度,进一步锻炼肌肉的线条。
刚开始先坚持练习(徒手深蹲、空杆深蹲),熟悉动作模式,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不论动作对错),这里不需要担心受伤,因为你能承受的强度有限,风险也会低。
接下来你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前后晃动,左右高低不平,腰部酸痛,那么就进入了学习阶段。比如骨盆眨眼,髋关节灵活度受限,动态、静态拉伸方法。配合学习,应用到你的练习中。
再继续你会遇到瓶颈,例如重量上不去,效果不明显等。主动找教练、朋友或健身房练得好的去问。你想蹲大重量,就找能蹲的去问,你想雕刻线条,就找线条好的问。穿什么鞋,带什么腰带,组间休息多久等。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是,尽管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符合你目的需求的人一定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最后,你会逐渐了解深蹲这个动作的启动、发力、目标肌群、关节配合,这时候你要下意识去学习解剖和营养,根据不同目的来调整。比如角度,足弓,髋或股四主导发力等。
对于新手,我的建议非常简单,每周练习3-4次,每次30-45分钟。频次和训练时长更多或更少都不好。太多,身体恢复不过来,效果差,容易放弃。太少,无法形成习惯,难以坚持。
我更建议你去看视频讲解,动作示范更生动,学起来更快。这里就不仅限于每周练习了,还需要你腾出时间做专门的学习。每周同样3-4次的有效学习,每次不超过1小时。
建议练之前和之后都看。比如我今天练手臂,那主要看二头和三头的视频,也可以跟着视频给到的计划和示范跟着练。
这里给到的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强度,当然你想进步更快,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我在健身前两年,基本每周6天每天2小时的学习)
OK看到这里,你的生活加入了固定的锻炼和学习的时间,那就意味着你的生活作息、时间分配要进行优化,并且对可能影响锻炼的事情做出预估。(很多人健身几年没效果然后放弃就是败在这里)
比如你最近频繁加班,那要考虑如何腾出时间来做这些,优化工作效率,早起,或者牺牲午间休息聚餐等都是办法。
这里多说一句,多数人只是把健身当做锻炼,少数人当成了训练。这里的训练,指的是除了工作和生活吃喝拉撒之外,你的所有精力都应该放在健身上。这条仅分享,不作指导。
这里最主要的就是对方是否匹配你的目标需求。简单说,你想有腹肌,就找腹肌练得好的问。你想让背更宽更厚,就找背练得好的问。
千万不要问错人了.....比如你想练出小狼狗的身材,结果去问在骨科当医生的朋友.....或者你想瘦身,结果问了一个身材很胖的硬核老哥.....双方都很尴尬。
当你进入这个阶段时,关于健身方面的基本就很清晰了,接下来就是细分的目标NG体育官方App下载,比如健美、健体、比基尼等比赛,或体能训练,或关节稳定性提升等等。
总结:从1到4大概需要的时间是3-5年,我因为是文科出身,不具备运动相关的学习背景,所以比较慢。不过我同样是按照这个顺序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希望能帮到你,加油。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我们掀轮胎、越野跑、撸铁,不是为了成为轮胎狂人,跑步专家,而是成为更好的领导,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这样才有足够能力去照顾我们真正关心的每一个人。
实际到健身房去健身是一切的开始。否则便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在实际锻炼中,体会身体运动的感觉,结合理论学习,才能迅速入门。
可以购买两三本健身扫盲书,看后就能对健身有一个整体了解,不至于犯大的错误、走大的弯路。《八分钟练就王字腹肌》就不错,虽然是以练腹肌的名义命名,但完全覆盖了从初学者到中高级训练者所需要掌握的健身知识。还可以看一些杂志,《健与美》是中国最早和读者最多的健身杂志。新媒体时代,还可以择优阅读一些客户端文章。
毋庸置疑,私教销售是健身者的“困扰”之一,总会被推销课程确实让人有点烦。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比请个私教更迅速的入门方法了。但要事先跟教练约定好,第一个阶段1-3个月,只学习基本的器械训练和拉伸动作,而不要在私教指导下做很多徒手或小器械训练。然后根据情况决定续不续课。
没有什么比参加一场健身健美比赛更能激励人、锻炼人的了。只有打一次比赛,你才能接触健美训练的全流程。也只有打一场比赛,才能彻底检验一次自己的健身成果,还顺便结交一批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