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NG体育官方网站Keep港交所上市成“运动科技第一股”资本市场期待运动健身赛道的新故事
NG体育官方网站Keep港交所上市成“运动科技第一股”资本市场期待运动健身赛道的新故事近年来运动健身赛道蓬勃生发。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线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3%。这一赛道中不乏千亿市值的传统品牌龙头,但在互联网领域,尚无能达到这一体量的玩家。
“未来,Keep将站在更广阔的舞台迎接更多新挑战,继续坚守使命,让世界动起来。”CEO王宁在敲钟现场表示。此前,王宁曾入选《2019胡润Under30s创业领袖》榜单。
同时,作为2021年后第一家上市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Keep对正在寻求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它给整个健身行业与互联网行业都带来了更大的信心。资本市场更期待看到,这个已然覆盖健身生命全周期的“运动科技第一股”,该会有什么样的新故事撑起未来市值。
Keep的创立故事可以从创始人王宁解决自身的痛点说起。2014年,王宁即将毕业,他想在毕业前完成一件大事——减肥,但彼时,和所有囊中羞涩且时间有限的年轻人一样,他没有办法去健身房请专业教练指导,因此选择了最简单的减肥方式:跑步。
2个月,减重20斤后的王宁也开始陷入瓶颈,“简单粗暴”的跑步已经无法科学减重。于是,他开始上网检索大量关于减肥与健身的资料,并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方法,并很快再次从160斤瘦到近130斤。
这样一段特殊的经历也让创业的想法在王宁脑海中萌生。毕业后,王宁在 2014 年 9 月创立了 Keep,公司的名字来源于他自己在减肥过程中,总结凝练最重要的成功因素——坚持。2015年初,以一句“自律给我自由”,Keep App正式上线,并且快速破圈。从上线万粉丝,Keep 只用了105天,在随后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它的用户数量再度突破1亿,冠绝国内线上健身平台。
迅猛发展的Keep成为高估值的明星项目,上线一周后就完成了A轮融资。从2014年成立至今,Keep一共进行了8轮融资,融资规模共计6.5亿美元,上市前估值超过20亿美元。
其中,2021年1月份第8轮(F轮)融资额高达3.55亿美元,是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Keep的投资方包括BAI资本、GGV纪源资本、腾讯、五源资本、软银、高瓴等。
据灼识咨询报告,按月活跃用户及月活用户完成的锻炼次数计算,Keep是中国最大的健身平台,中国健身人群中77.5%的人了解Keep App。2022年,在提供年龄信息的Keep月活跃用户总数中,平均约有76.6%在30岁以下。
通过提供聚合信息以及免费健身课程,Keep迅速赢得了海量健身小白的心。但在吸引到用户之后如何变现是众多互联网公司必将面临的难题,Keep也不例外。
2018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枯竭,用户增速明显放慢,在内容服务之外,Keep开始思考流量变现的新模式,选择了两条新的变现方式:建立会员订阅体系,拓展线下业务。
巅峰时期在全国拥有上百家门店的Keepland,就是这一年诞生的产物。作为Keep的重点市场,北京、上海两座一线家门店。随后两年,Keep还陆续推出了Keep优选健身馆等升级产品NG体育,并和传统的线下连锁健身房达成合作。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Keep的线下扩张节奏。三体云动的数据显示,2020-2021年国内(广义类)健身场所数量均录得同比下滑,消费者平均支出也在减少。2020年下半年开始,Keepland各地门店陆续宣布歇业,直至彻底撤出上海、退守北京大本营。从大肆扩张到黯然退场,前后不过短短3年时间。
线下业务收缩后,Keep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也就是王宁如今一直强调的“生活方式品牌”建设期。
和Keepland几乎同时问世的,还有瞄准家庭场景的智能运动硬件子品牌Keepkit。2018年3月,Keepkit首款产品智能跑步机Keep K1正式发布,打出了“智能技术、特色器械”的口号,扬言要打造健身产品的2.0时代。
Keep当时重点宣传了社交功能、智能屏幕、数据同步等功能,加上颇具诚意的1999元起售价,确实笼络了不少用户欢心,让Keepkit打响名堂。也是在这时候,王宁提出Keep运动品牌要建设的三重生态。
在王宁的构想里,底层是数千万注册用户构成的数据底座,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用户运动习惯捕捉用户需求;中层是Keep线上服务,包括定制化课程、会员权益,满足用户居家健身需求;上层则是Keepkit为首的智能运动硬件和Keepland为首的线下健身场馆,旨在打通线上、线下闭环,延长服务链条。
招股书显示,2022财年Keep总营收为22.1亿元,同比增长36.6%。公司高层在招股书中强调,营收的增长得益于会员订阅、付费内容和自有品牌产品的收入增加。
而从细分数据来看,Keep如今的营收主要来自自有品牌运动产品、会员订阅和在线付费内容、广告及其他三个板块,当中又以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最高。根据招股书数据,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过去三个财年的收入分别达到6.37、8.72和11.37亿,营收占比一直维持在50%以上,独占半壁江山。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Keep虚拟体育赛事的表现尤为亮眼——2022年,Keep共举办了150余场虚拟体育赛事,涵盖跑步、骑行、跳绳等多个运动项目,虚拟体育赛事收入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线上内容付费收入的快速增长,2022年线年一季度,Keep平台收入为4.47亿元,同比增加7.2%。Keep在招股书中强调,这主要是由于虚拟体育赛事收入增加。
而运营虚拟体育赛事对Keep的意义,远非贡献营收那么简单。为虚拟赛事定制的联名奖牌,作为“社交货币”一度风靡于小红书等社交平台,让Keep再次尝到了线上流量与“社交营销”的甜头。“业绩增长与奖牌、虚拟赛事增强用户忠诚度与黏性有关,未来会推出更多虚拟赛事,提高用户热情。”Keep在招股书中如此表示。
自从2021年传出筹备赴美IPO的消息以来,Keep的上市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但对Keep来说,上市远非终点。
首先,Keep目前尚未实现盈利。招股书显示,从2019年至2022年,Keep分别亏损7.35亿元、22.44亿元、29.08亿元、1.0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3.67亿元、1.06亿元、8.27亿元、6.67亿元。其中,2022年亏损净额同比收窄19.3%。
Keep对2019年至2019年业绩亏损的原因解释为因为公司战略性增加了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获取、激活和留住用户。对2022年大幅减亏的原因解释为,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
进入2023年后,Keep减少了品牌及营销推广开支及其他相关开支及毛利增加,让今年第一季度经调整亏损净额减少了1.18亿元。尽管Keep的营收保持持续增长,亏损收窄,但还未实现扭亏为盈。
其次,线上健身市场分散,行业竞争格局也相对分散,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Keep虽然位列行业头部地位,但仍面临一众竞争对手,不能高枕无忧。
每日瑜伽、即客运动等线上健身APP等竞争对手的发展势头很凶猛,与线下健身房联动的APP或小程序包括超级猩猩、莱美及乐刻等,以及部分娱乐APP也出现了大量的健身KOL或国外搬运的健身视频。
在健身内容与付费课程领域,抖音、B站、小红书等短视频及社区种草平台都有不同程度的布局,也对Keep形成一定的竞争。Keep在招股书中提到,自身平台业务的各方面都面临着竞争,包括居家健身内容及设备、线下健身房、健身应用程序等。
再次,Keep同样面临用户流失的挑战。受益于疫情期间居家健身和线上健身的热潮,作为线上健身头部平台,Keep持续走红,用户数量快速增长。但随着疫情结束,Keep面临着用户流失、用户活跃度下降,甚至还有用户“用完即走”的窘境。
Keep招股书显示,Keep的用户留存率也开始呈现明显下滑态势。2023年一季度,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仅2626.3万,相较2022年二季度巅峰时期的4108万,下滑幅度超三分之一,达到36.07%。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线上健身行业发展的时间并不久,在线健身平台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方面Keep走在了行业前面。
如今Keep终于如愿上市,未来在面对更广阔的线上健身市场发展空间和商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未知。正如Keep创始人、CEO王宁在敲钟现场所说,Keep站在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也将迎接更多新的挑战。